1)14、可惜他不是朕的儿子_长乐公主对我摊牌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科举不公平有五。

  其一,科举名额偏重京畿,地方较少,导致考生涌向长安及周边落户,太折腾。

  其二,科举间隔一年一考,非长安的考生必须经过地方初考,然后赶往长安参加终考,若是没考上,又得回原籍准备来年的考试。

  等到他们再拾起书册的时候,一定会感叹……时间都去哪了?

  其三,科举方式不尽合理,考科举只是取得出身,不一定会被封官,还需要经过吏部主持考试,即诠选。

  诠选重在律法文书,和士族子弟相比,寒门子弟显然没有接触此方面的机会。

  其四,科举选拔人才较少,一般情况下每年三十人,挤破头也就那几个名额,我大唐那么多学子该如何处置?

  其五,士族影响力太大,依大唐律法,如有高官推荐,考生可不必参加初考。

  那士族之间可以互相请托,寒门子弟则干谒无门,如之奈何?”

  罗太岁一口气细数下来,最后说道:“总体来说,士族子弟由于家学和家族的缘故,在科举中占据更大的优势,而寒门无法与他们竞争。

  并且这个现状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恐怕很难改变。”

  寒门子弟真正崛起的时候,还是宋代,也就是宰辅必从科举出的黄金时代。

  听到这里,李丽质又一次沉默了。

  当前的科举制度是父皇耗费心血,参考前朝经验,再经过众大臣反复商议,方才拟定下来的。

  已经是综合各方面考虑,也切实为寒门子弟着想过。

  没想到这个家伙随随便便就数落出这么多的不足。

  关键是人家有理有据,还没办法反驳。

  “当然,以上我说的这些还不是最关键的!”

  罗太岁还没完:“学而优则仕,这才是科举制度最大的弊病。

  当前的科举制度严重影响着教育制度。

  读书、应试、做官成为读书人的理想之路。

  虽然有一小部分人得以金榜题名,但大部分读书人却是经历着终老科场的失意,科举耗费了他们几乎全部的精力……

  岂不可悲?”

  在王权政治之下,科举渐渐扼杀了读书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得学校教育完全沦为科举的附庸,其负面影响对未来的教育不可谓不深远。

  罗太岁本人也是深受其害……当然,这是上个世界的事了。

  而这辈子,他要做自己,从拒绝考试开始。

  李丽质抬起秀目看着罗太岁,突然失去了继续问下去的兴趣。

  总不能什么破事都去麻烦别人吧。

  人家已经把科举制度的不足一一挑明,若这样还找不到解决的办法,那么朝廷用高官厚禄养着那些臣子还有何用?

  “我要走了。”

  李丽质起身告辞,就像她来的时候那样突然。

  “不留下来吃晚饭?守约都快回来了。”罗太岁没想到她说走就走,下意识挽留。

  “不了,突然想起来,还有一件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