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卞之琳《断章》赏析_大嶝见闻:“炮击金门”停止三十年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摘 要:卞之琳作为我国诗歌史上较少一直致力于新诗格律创作与理论探索的优秀诗人,他在诗歌有限的字句里追求无限的情怀,把哲理用意象表达,用情感表现理智,他借鉴西方诗歌理论,但同时又完美融合了中国传统诗美。《断章》作为卞之琳最为读者所熟知的作品,短小精炼但却意蕴无穷,解读《断章》也被看作是了解卞之琳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卞之琳;断章;古典诗美

  作者简介:胡可(1994-),女,汉族,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

  一、诗人整体观照

  卞之琳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活跃于我国文坛的现代派代表诗人之一,他一方面接受西方象征派诗歌的影响,另一方面又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他的诗文字精炼、含蓄而又富有理性的光辉,构思别致、新颖,风格清新淡雅,用笔精纯,言有尽而意无穷,读来耐人玩味,意蕴深长。卞之琳作诗惜墨如金、精益求精,所以他的诗作数量远不及戴望舒、徐志摩等人多,且每首诗的浓缩度都很大,显得精巧、别致。卞之琳、戴望舒等都是寻求达到“纯诗”境界的中国现代派的诗人。其中,戴望舒、何其芳属“主情派”,受到的主要是西方前期象征主义“自我表现”的影响,他们都比卞之琳更热情更主动,当时代的大潮瓶来时,都积极地转到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中,并不拒绝表达自己的袭怒哀乐;而卞之琳则从自身的冷静、克制、超然的个性出发,认同了中国传统歌尤其是嵇康的“玄言”到姜夔的“无情”,吸收的是西方后期象征主义“放逐情感”的理性,形成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独特的含蓄、冷静、富于理趣的诗歌风格,成为中国现代派中的“主知派”诗人。卞之琳的铸歌作品如《投》、《无题五》、《断章》、《旧元夜遐思》、《圆宝盒》、《对照》、《航海》、《距离的组织》等,揭示了一定的人生哲理,散发出智慧的光翠,以一种中国传统的圆浑意境和“似思非思”的哲理趣味而独具魅力。其中,《断章》以其含蓄隽永和暗含的时空组合及辨证的主客联系而让人回味无穷,把玩不已,成为卞诗的代表。

  二、《断章》特色简析

  “断章”之意,直译就是截断了的章节,其实也就是无题或无名的意思。就坐着自己介绍,原是一首长诗,但全诗满意的唯有这四句,于是便抛弃其它使这四句单独成诗,这也是“断章”这一诗题的由来。看这首诗,读者首先获得的印象就是因为某种似曾相识的熟悉而致的亲切,这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