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四十八章 尽力_都市:从急诊科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该寄生虫学名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而那个患者最终抢救无效,死亡了。”

  “国外有专业的数据表明,人类在感染该寄生虫后的死亡率,高达97%。”

  苏辞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大脑里,有关于食脑虫的各种病例记录,以及,食脑虫的感染,治疗,抢救等情况。在过去的53年内只有133起“食脑虫”感染记录在案。

  但一旦感染,这种病菌非常致命,此前仅有3人在感染“食脑虫”后存活下来。

  他没有一丁点的夸张,再他了解的一百多例病例里,“食脑虫”一旦发病紧急,身体各项机能,指标,都在快速下降

  有的时候,让人连抢救的时间,都没有。

  之所以阿米巴原虫,会有这么一个可怕的别名,主要就是因为,它的死亡率,以及病发的严重性。

  不过很多人听了食脑虫这个名字,下意识的会以为,这虫子会食人脑子。其实并不是。

  阿米巴原虫可引起脉络膜神经炎,与急性室管膜炎。

  炎症会引发大脑半球及小脑出现严重水肿,小脑扁桃体突出与充血。

  还有嗅球嗅泡明显坏死,出血有中等数量的脓性渗出液。

  眼眶前部皮质也出现坏死,出血,脓肿。以及,人的第三,四,六脑神经瘫痪等症状,最终导致人类死亡,而并非直接把人脑“吃掉”。

  当一个人感染的越严重,他的皮肤于人体呈现的病症,就越严重。

  现在被松下飞机的患者,明显是在中度感染的阶段。

  面部,皮肤,眼部的病变,还没有显现。

  说实话,这个人最后能不能救回来,苏辞并没有多大把握。

  因为他的情况太危险,光是发现的时候,就已经是中重度期了。

  而且,系统给他的,记录在案的一百多例“食脑虫”病例,其中没有什么值得考虑借鉴的治疗方案。

  那几个成功抢救回来的患者,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年轻,身体好。

  最重要的是,发现病症早,过早的介入治疗,控制了他们的病情恶化加重。

  至于这个患者的具体后续的治疗方案,还是有霍思邈,何建一他们,商量着,再制定。

  患者家属听完之后,已经在院长办公室哭的声音嘶哑了,因为仅仅是这一天,就下了两次病危通知了。

  “走吧,再去商量一下,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抢救治疗方案。”

  何建一叹了一口气,叫上苏辞,一起离开了。

  这次,何建一同样也没有信心。

  回到办公室之后,何建一跟苏辞都在查文献。

  还有一些,资深的神经内科主任。

  可有很多资深的神经内科主任,甚至都没有碰到过这个病例,更别说好的治疗方向了。

  现在他们完全只能做被动的治疗,开颅手术引流之后,想办法取出颅内的原虫。

  然后,修复大脑。

  但手术的成功率,并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