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六章 关中 北疆_大汉昭烈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撑这么个无底洞了。

  关中必须自救。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虽然刘备不是水土保持专业出身,但他前世就是西北人,对这些词汇和其背后的巨大危害十分了解,也亲眼见识过华夏为了逆转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而做的诸多努力。

  如今能够在一千八百年前,这片广阔土地还没有遭受到毁灭性破坏的时代便遏制不好的苗头,他自然是乐于去做的。

  于是,朝廷牵头,八方相助,诸多年轻俊才都响应号召奔赴关中大地,参与进这个项目。

  其中,一名来自扶风郡的墨家门人马钧展现出了超强的才智,改进改良了许多机械设施,提出了不少极具天才创意的设想,迅速成为名动一方的人才,他的大名和事迹传到洛阳之后,还得到了天子的格外垂青,当朝廷特使带着刘备亲笔书写的信件和足够两三代人吃用不尽的赏金抵达长安之时,几乎所有人都疯狂了,做事业的热情更加高涨。

  为了减缓减少丘陵地带被雨水冲刷导致的水土流失,人们将东南地区开创的梯田照搬过来,他们垒石为埂,缺少石块就烧砖制陶来堆砌,将山地的坡面平整成一层层梯田,又在田埂上栽种作物,既能巩固地埂,又能帮助涵养水源,唯一的缺陷就是极度耗费人工和时间。

  为改变以往人们因为做饭和取暖需要,对看法树木的依赖,朝廷加大对并州的投入,大力开发煤矿,并通过黄河、汾水等河流开展水运,将海量煤炭输送到关中地区,限于产量和运力,煤炭尚且不能完全取代木柴,但有替代物,总是会减少因为生活需求而砍伐山林的行为。

  除了之前便被探明拥有巨大煤炭储量的太原、雁门、上党诸郡,凉州北地郡、并州核桃地区的朔方、五原二郡也都发现了大煤矿,这不但意味着边疆的民众可以获取充足的燃料,并且朝廷对矿工的大幅补贴,也吸引了更多民众前往边疆,短短两年时间,从中原各地前往边疆讨生活的民众数量就达到了百万之巨。

  以黄河为纽带,一座座城池像是珍珠般被串联起来,重新矗立在阴山南麓长达两千里的广阔边境线上,在这些城池中央都有一座高大的石碑,上面镌刻着当今天子的一手诗作。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当今天子刘备素有才名,许多流传于世的诗作都是出自他手,这一首《出塞》也是在他看了浩浩荡荡前往北疆的民众队伍之后心有所感,当场口诵的,诗中飞将二字,既是赞扬先汉名将卫青,也指前几年统兵出塞,彻底灭亡匈奴余部,有飞将之名的朔方太守吕布。

  据说在听闻了这首诗后,数万戍边将士无不为之流涕,朔方临戎城民众自发募捐,竖起一座石碑来镌刻此诗,其余各城也纷纷效仿,大汉北疆的幽并凉三州,凡有人迹之处,无不传诵,就连总角蒙童都能摇头晃脑地来两句秦时明月。

  纵使身处苦寒之地,但整个大汉北疆仍然展现出蒸蒸日上、热火朝天的兴旺气势,此等盛况,在历史上还是首次出现。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