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六章 真汉子,刚正面_双城帝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视为天然的使命,始终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大宋兴盛不衰。

  “孟启兄不必焦急”,陆博思叫着刘石山的号说道,“我现在就去找官家理论去,钱商自作孽不可活,‘联合会议’被解散尚有情可原,可怎么能凭借几个官员的行为,就一杆子打翻一船人,而且这样一来大宋岂非又....”,说到此他却欲言又止了起来。

  说道皇帝的想法,朝中衮衮诸公就没有人比陆博思更了解的了,从德宗开始这兄弟俩就是一脉相承的想要君权大揽、乾纲独断,不同的是哥哥更希望能循循渐进、见缝插针,而现在的皇帝则热衷一步到位了。

  眼见着自己大权在握,有生之年谁不想梦想成真呢,陆博思在去往后宫的路上思考着皇帝此时的心态,不知不觉就已经到了御书房的门前,站了不到片刻里面传出话来,官家身体不适已经休息了下来,还请陆大人改日再行觐见。

  陆博思闻言长叹一声,知道皇帝这是铁了心要对文官集团下手了。果然第二天宫中就递出了皇帝的手谕,任命济北候季德申为户部尚书,并命令其重新组建户部。消息传出九城震动,文臣们更是惶惶不可终日,大家都意识到大宋要变天了。

  这个季德申祖上本是老信国公文天祥,在南剑州聚义反元时的一名校尉,后来积功而被岳先生赏识,一步步的做到了远征漠北清剿蒙元的统帅,班师还朝受封的“济北候”。而家业传到季德申这一代时,凭借着将女儿嫁给了陈实先的长子,使得本已渐落的家道重新又兴旺了起来,所以他事事唯陈实先马首是瞻,绝无二话相当的给力。

  至于陈实先这老狐狸为何不亲自出马担任这个户部尚书,是因为这件事太过于惊世骇俗,先把亲家推出去看看风向,如果有事自己大可躲在幕后遥控指挥,真正做到了黑锅我也不背、有雷我也不扛,安全第一!

  他有小心思皇帝何尝没有?之所以一道“中旨”就定下户部尚书如此重要岗位的人选,就是要将文臣中的首要位置一举拿下,然后再看看外面的风向到底如何。要说皇帝毕竟多年戎马,身上的军人习气相当之浓厚,他的思想一直都是要么不干,要干就“直捣黄龙”,每次都是有着清晰的作战目标。

  招数虽然简单但却相当的老辣,一下子就打在了文臣们的“奇点”上了,自胡宗宪以下各部官员群情激奋、义愤填膺,纷纷叫嚷:“国家养士五百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要是陆正冕在场就会惊呼“这句话怎么特么这么耳熟呢,让我看看又有谁穿过来了...”。

  于是京城各部官员集体来了个“猪八戒摔耙子--不伺候儿”了,朝廷各部一下子就停止了运转。这期间赵厚武也试着启动肃政署事先拟定的“预案”,哪知运行了不到半日便即趴窝了,到了此时皇帝父子才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看人挑担不吃力”的含义,也实际感受了一把德宗皇帝当年的难处。

  不过这爷俩应该都是金牛座的,脾气一样倔滴很!既然文官集团敢集体“搁车”,那咱们爷们就跟他们刚一刚正面了,看看是谁先认怂!肃政署当即拿出来一套新的方案,派出能员干吏四处的游说下层官吏,许以升职加薪提干转正,同时又从勋戚子弟、军队基层调派了大批的人手充入各部。同时,一个“魔影”慢慢的在皇宫上空升腾了起来,张牙舞爪的向着四面的文官集团扩散了开来。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