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一章 方案虽好,就是有点呛鼻子_双城帝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方诸省一旦“举事”就能成功的原因,同样当初赵厚武明知湖北的王元康、贵州的江晟阳已有反意却仍按兵不动,就是因为兵力虽精但却有限,只好等他们集中暴露出来,官军好一网打尽。

  不过以杨越霖对大宋军队系统的了解,他深知随着时日的延长,朝廷必然会大举征兵、扩充编制,而大宋完善的后备兵役制度使得朝廷,能在短时间内就“爆”出几十个师的人马,只要皇帝愿意他就能够做到,等到那时官军以泰山压顶之势,则“行政会议”一方顷刻就会成为齑粉。

  所以他的方案就是趁着朝廷征兵尚未完成,自己亲自带兵进入河南,与已经在那里的江晟阳合兵一处。同时建议在江州驻扎一支军队截断长江水道,这样就能从北、东两个方向对湖北的官军形成威胁。

  庞怡曾收下杨越霖的方案后,立即派人将庞际鸣找了来,让他贴身放好火速赶往重庆。因为官军云集湖北,庞际鸣也只好循着李洛德的老路,从江西、湖南绕了好大一圈赶到了重庆,见到焦仲阳等人将杨越霖的方案取出....,焦、刘是捏着鼻子才把方案看完的,没办法实在太味儿了。

  不过这份带着浓浓汗味的文件却如同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虽然很臭但却让重庆的一干大佬回味无穷,纷纷大赞好吃...哦,好方案!当即将在外视察军队的李洛德唤回,大家商议进一步的计划。

  而李洛德在外视察的正是云南巡抚唐学林亲自带队前来的民军,在离开昆明之前已经整训了三个月。因为云南地偏人稀所以他们也就只有六个团的编制,但滇人奈苦且穿山越岭如履平地,最是适合山地作战,所以李洛德又补充了一批军校的学员,就将这支滇军定名为“护政讨逆军”第三师。

  等收到焦仲阳的通知赶回后,对着杨越霖那份“很有味道”的方案,只是匆匆数眼便连连击节,大赞“与某家的想法不谋而合”,说罢便拉开墙上地图的帷幔,对着在场诸公讲解起来。

  经过最初慌乱与逃窜,现在民军的形势是一片大好,不是小好是大大滴好!自从江晟阳率川军兵出子午谷后,官军就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加上在大别山活动的管文康,可以说民军现在已经有了俯视河南的实力,随时可以进击了。

  而前几天江西的廖永旺也来信说经过三个月的训练,他亲手组建的赣军已然成型,经过李洛德留下的教官评估,也具备了与官军一战的实力,只是枪炮军械还很缺乏,请重庆尽快按照一个师的标准,将兵工厂生产的武器发运过来。而与他有同样表示的还有湖南巡抚岑承安。

  “如今两广有海兵陆战队第四师坐镇,加上南方舰队在海上的往来警戒,基本上可保无虞。虽然陆战队的规模远低于陆军的同级师,但他们也正在从失业在家的水手中招募士兵,相信不久就能壮大起来”,最后李洛德又补充了一下海军方面的情况,毕竟现在的主要战场还是在陆地上,所以大家也一直没过多的关注海军。

  “综上所述,各方面条件已经成熟,迁到重庆的兵工厂也已开足马力进行生产,那么...诸公”说到此李洛德停了下来,环视一圈后提高了声音说道:“现在到了我们开始反击的时候了”,说罢心道“此处应有掌声”!

  PS:本章对于宋军战前的兵力数量描述比较啰嗦,但也是笔者反复衡量过的,据统计二战前灯塔国的常备陆军仅有十万人,所以以小说中设定的经济、科技条件,大宋保有十五万人的正规军应该也算正常哈。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