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七章 “新闻纸”_双城帝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真个把太宗皇帝的“烛光斧影”,当成了正史,写的还极为的传神,立的传记里将其描绘成登封县城外,少林寺的俗家弟子,暗地组织一群杀手,专门戕害忠良。如此的胡编乱造、诋毁皇家!于是一怒之下将各地的新闻纸全部取缔了。

  等到后来戾宗被废,文臣重新掌权,各项政策恢复如初,唯独新闻纸却被大家选择性的遗忘了。无他,文官集团也不希望在自己之外,再冒出一个团体与之争夺话语权,而且这些小报敢写皇家,你以为他们就饶得过特权阶层吗?

  如今瑞王手里拿的这个,就是当年新闻纸的“翻版”,只不过干货极多没有广告而已。细看内容,也不由得大惊,难怪陈实先会如此匆忙的找到王府,这上面的内容在勋戚看来简直是字字如刀、句句扎心。

  贵族不纳税不是大宋的首创,自古以来便是如此的,否则行政大权已被文官拿走,大家再保留一个“虚名”还有什么搞头。到了大宋商品经济一浪高过一浪,大贵族们就更堂而皇之的,将税收转嫁给了那些商贾。

  想要拥有社会地位还不承担社会责任?哪里有这样的好事,按照岳先生常挂在嘴边那句“都要了手表,还要啥自行车!”。所以你看,穿越众想要改造社会,高喊着“启迪民智”,但往往最先“启迪”的却是这些既得利益者。至于那些普通老百姓?大家都忙着“启迪”去了,谁种地?谁生产?

  而陈实先拿来的这份新闻纸,就是把这个问题重新“端”了出来,大家同为大宋的国民,为何有人辛苦劳作,而有人却坐享其成,不纳赋税、不服徭役,利益独享而职责不担,等等言语将大宋的勋戚描绘成一般饱食终日,只知对百姓敲骨吸髓之辈。

  “这还真没说错!”,瑞王心中暗道,不过却不能表露出来,大家同一团体说出这些,岂不是连自己也骂在里面了么?不过也没什么好担心的,这些新闻纸为了博人眼球惯会作惊人之语,又不是朝中哪位大臣上的奏折,实在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而且这份新闻纸骂完勋戚,掉转笔锋又向那些大型的工坊、矿山,开起火来,提出了一个相当引人深思的问题,即工人每月生产、开采的物品,被工坊主拿去变卖,所得毛利何止百千,而工人的薪水却仅有区区数十,那这中间的利润,是工坊主一句简单的“东家”,就能全部拿去吗,给数十还是数百应该取决于谁?又有谁来决定?

  瑞王看到此处不禁大乐,以他一贯看不起商贾的作风,真想把那些奸商叫到面前,好好的答一答这个问题。

  陈实先见瑞王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瞪大了眼睛嘴唇掀动了几下,半天才憋出一句:“王爷难道不知最近的情况?”。他这么一说倒把瑞王问住了,最近他几乎将心思都放在了”玄衣社“上了,加上杨继盛、杨岳霖这“二杨”几次三番的,弄得他头大无比,其他的小事自然没有过多的观注了。

  “王爷,这份说贴是前几日出现的,一出现就很受欢迎,特别是商贾、行会,所以我很怀疑这件事就是他们在背后操纵,至于这上面诋毁商贾之语,应该是他们怕引起怀疑而用的‘自残’手段。关键是,现在焦仲阳正在多方联络,准备向官家上奏建议实施‘一体纳税’,估计也就是这几天的事了”,陈实先将此事的前因后果细细道来,瑞王听的也是不住的皱眉。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