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六十一章 跨国婚姻_穿越到明朝朱由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人格上的歧视与羞辱。

  欧洲诸多国家,不管是君主制还是共和制的政府,整日都在忙于从何处攫取利益,以谋求更多的领土和更高的政治地位,他们对于无数穷困人口的惨状根本无动于衷。

  反观他身处的大明,耳闻目睹的各种慈善行为却已成了寻常之事,尤其是方以智带着他和其他欧洲人参观了几所养济院后,绝大多数来到大明淘金的各种各样的人才,都被大明朝廷这种兼济天下的情怀所震撼和感动。

  来到大明这八个月,是笛卡尔感觉一生中最充实也是最快乐的时光。

  他所著的《解析几何学》这本划时代的旷世巨作,经过无数人的努力与探究,终于被翻译成了汉字,并一次性刊印了一万本,被用于理工学院部分学生的教材,而他也因此得到了两千两银币的稿费,并且随着后续印刷数量的提升,他还会得到相对应的稿酬。

  现在,他的另外两部著作-----《方法论》和《哲学原理》也正在被翻译中,预计再过一年,这两部著作都会刊印发行。

  而令他感到惊喜的是,在《解析几何学》刊印成功后,伟大的皇帝陛下特意下旨,将他和另外几名有突出贡献的普瓦捷大学的校友聘请为理工学院终身教授,然后礼部特意给几人颁发了金灿灿的任命状,这张类似于金箔制成的任命状,被笛卡尔等人小心翼翼地收藏了起来。

  这可是能够让后代子孙骄傲和自豪的宝贝,是能够世代传下去的珍品。

  让笛卡尔更受感动的是,皇帝陛下已经下旨,皇家理工学院所聘请的人才,不管自己还是家人,只要生病,都会有太医院御医亲自上门诊治,以此形式来让大家更加安心的工作,不使其因琐事而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欧洲人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不论做任何事,都是全凭个人自己去解决的习惯,尽管包括笛卡尔在内的所有人,都在某些方面有着极为突出的才能,但很多时候,他们不得不为生活中的琐事困扰。

  柴米油盐不仅是大明的日常,也是整个星球上绝大多数人的日常,这就是生活,甚至应该叫做活着。

  笛卡尔们从未想到过,自己以及家人,这辈子会受到如此高规格的礼遇,这样优质的生活水准,也就是天堂中才应该有吧?

  在大明,除了要克服一些饮食及风俗礼仪上的短暂不习惯外,在物质供应上面,他们能想到和没有想到的,在这块乐土上都得以实现。

  当然,他们也知道,他们得到的这些是需要付出头脑和知识来换取的,但大明给的显然要超出了他们所付出的,这一点是大家私下讨论时公认的,也都是发自内心的表达了感激,这些感恩的话语都通过方以智、郑芝凤以及其他相关官吏传扬开来。

  这一日,笛卡尔的生活一如既往,但在完成了一天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后,笛卡尔特意邀请方以智、郑芝凤,再加上普瓦基大学的几位校友来到一座酒楼小酌,在酒宴的中途,笛卡尔郑重的向方以智、郑芝凤提出了请求,希望遵照大明的传统礼仪,请他俩做媒,他要娶范秀尔为妻,让他的大宅成为范秀尔和两个孩子的新家。

  方以智等人先是略感诧异,但随后便对笛卡尔的请求表示了热烈欢迎,大家都衷心地祝愿笛卡尔的后半生能有个美满的结局,方以智和郑芝凤当即爽快的答应了笛卡尔的请求。

  得知消息的朱由检也是诧异不已,对于欧洲人的择偶观他也是表示无法理解,因为依照笛卡尔现在的条件,只要他愿意,绝色美人还是能娶个三五个的,没想到人家竟然爱上了一个带俩拖油瓶的孀妇,难度是为了图省劲?

  买一送二?

  不过这可是桩美事,自当玉成,要是这件事能让这位近代科学奠基人彻底归心,那岂不是赚大发了?

  崇祯十五年八月十六日,笛卡尔正式迎娶范秀尔过门,朱由检特赐玉如意一双、各色纻丝表里十匹以示祝贺,方以智和郑芝凤成为了证婚人。

  不久之后,笛卡尔拿到了大明公民身份证,正式成为大明公民,并改汉名狄卡。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