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49章 447【乌龟仗】_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炮五花八门,口径最小的是磅炮,轰击城墙就跟挠痒痒一样。口径最大的是12磅炮,属于对“万历大将军炮”的仿制。

  各式炮弹,多尔衮总共准备了一万五千枚。

  还是不能跟黄台吉相比啊,黄台吉当年攻打大凌河,足足准备了一万七千枚炮弹。仅拔除大凌河城周边的墩台,就打出去两三千发炮弹。

  “轰轰轰轰!”

  盖州城的炮击还未停歇,城西的河海延岸又开始了——大同海军正在跟满清对轰。

  这仿佛是另一场战争复刻,历史上,满清用了五天时间,布置八十个沿岸炮位,跟大明的战船在盖州对轰。

  没有任何花活,就是炮击、炮击、再炮击……

  城内外的炮击已持续半月,城墙只被击出很小的裂口。盖州城墙虽然不如济宁,却跟商丘城墙差不多,放着让满清火炮轰击,也不是十天半月能轰塌的。

  “轰!”

  又一门满清火炮报废。

  虽然有土墙做掩护,但城上的炮击精度,远远高于地面的攻城火炮。

  双方的作战任务都不同,满清火炮是想轰塌城墙,而大同火炮是想击毁满清火炮。

  豪格来到盖州城外,与多尔衮会师,见面就说:“后面有南蛮大军,只骑兵就有近万!”

  多尔衮笑道:“就怕他们不来,正好围城打援。”

  围城打援,属于满清屡试不爽的绝招。

  因为大明边军的城墙太高太厚,两三个月都打不下来。那就一直围着炮击,然后歼灭救援部队,弄死几股援军之后,城内弹尽粮绝就投降了。

  此时此刻,多尔衮的数万大军,已经渡过大清河,移师到盖州城南边。同样挖壕沟和土墙,等着大同军的援军过来。

  城南二十里外。

  李正是坐海船来的,被满清的临时岸防炮台阻挡,干脆退回去在海岸登陆。

  在了解盖州城的情况之后,他也不主动出击,跟多尔衮远隔十多里扎营。同时,让海船不断从复州运来粮食和民夫,在大营内外挖掘壕沟和垒筑土墙。

  卢象升的骑兵,也掩护着萧宗显的步兵,跑去海边与李正汇合。

  场面完全僵住了。

  多尔衮、豪格将近七万大军,还有总数十万的厮卒和民夫,将盖州城给团团围住。

  盖州城内,只有胡定贵的一个师,以及从周边撤入城中的农民。

  盖州城南方二十里,是李正、萧宗显、卢象升的援军,正规兵有两万余(留了一些在平虏堡),另有大量农兵和民夫。

  盖州城西边数里,是大同军的海军,与满清的炮台在对轰。

  打了半个月,全在炮击,全在挖壕沟和垒土墙。

  谁都不愿主动进攻,因为冲不进去啊。各种防御工事,谁冲谁死,进攻方总是更吃亏。

  “敌人的援军不过来怎办?”豪格有些郁闷。

  多尔衮说道:“静待时日,敌人必定露出破绽。”

  打仗就是这样,看谁先熬不住。

  大明与满清作战,许多时候也是这样。双方完全僵住了,大明击不退满清,满清也攻不破城池。

  正常情况下,满清兵粮耗尽,就此选择撤军。

  但很多时候不正常,比如援军轻敌冒进,又或者朝廷催促援军赶紧打仗,又或者城中出现投敌叛国者——辽东守军,有一些是蒙古人。因蒙古人通敌投降,继而丢失的城池就好几座。

  李正属于沉稳性格,打仗如此,待人接物也是如此。

  他虽然决定了扎营不动,静待敌人露出破绽,但还是用诚恳语气问道:“卢将军、萧将军,两位觉得该怎么打?”

  萧宗显资历最浅,说道:“卢将军定有妙计。”

  卢象升笑着说:“最妙的计策,便是按兵不动,等鞑子的军粮耗尽。”

  李正也是这个想法,当即拍板道:“我即刻通知海军,让他们别跟鞑子对轰了。赶紧去朝鲜,催着朝鲜再弄些粮食来。”

  “便是此理。”卢象升喜欢大同军的气氛,虽然也有乡党现象,但总体而言没那么多勾心斗角。

  更不会有朝廷催着进兵的事情!

  大同军和八旗军打仗,最先头疼的是朝鲜,因为海军又去江华岛溜达了,不给几千石粮食就不走。

  大同军不欺负人,公平买卖,买粮还给高价。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