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3章 种业学术研讨会_我真的只想当一个学神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心部分,全是秦克和宁青筠提出来的理论,他只不过是负责将理论化为实验而已,放在以往,他连四作都混不上!

  对于一个科研工作者来说,有什么比这样的认可与支持更宝贵?

  所以这时面对诱人的跳槽机会,魏学铭还是坚决地拒绝了,哪怕会因此与关系很好的堂兄交恶。

  在回实验室的路上,魏学铭忽然想到,如果茂庆种业集团无法从自己这里打开突破口,会不会从其他研究人员那里下手?

  想到这里,魏学铭觉得有必要向秦克汇报一下这事了。

  ……

  秦克和宁青筠决定参加种业协会的年度学术研讨会后,自然也要做相应的准备工作,比如PPT之类。

  经过秦克不断地抽空完善“计算种子学”理论,目前已初步成型,可以用到种子的杂交培育实验上了。

  宁青筠对“计算种子学”的完善作了很大的贡献,强大的数学建模能力使得宁青筠对于数据分析、提炼、建模、推演越来越拿手,她甚至成功地通过DNA特性及实验数据、推导出其中一种IV型玉米种子的培育方案,与实际的培育方案几乎毫无差别。

  鉴于此,这次的年度学术研讨会,秦克打算让宁青筠上台作报告,他继续作为后援、播放PPT配合。

  不用作报告,他就能腾出心思来观察与会者的神色,判断自己这“计算种子学”是否会受到业界的重视,怎样进行推广更合适,而且也要留意一下是否会有西红柿种子的同行恶意找碴。

  虽说最初的出发点是为自己的种子科研成果找一个合理的理由,但秦克还是很希望自己的新理论能得到认可并对业界的种子研发起到促进作用。

  “秦小克,新闻里说今年的冬小麦收成怕要锐减了,气温太低,超过零下12摄氏度就无法存活了。而今年许多产冬小麦的地区,气温都会降到零下20摄氏度。”因为正在进行着种子的课题研究,宁青筠也特别关注天气对农作物的影响。

  她感叹道:“可惜我们的新型冬小麦才刚刚培育成功,没这么快能上市推广。说来假如明年的冬天还是这么冷,怕只有我们的小麦V型能存活了。”

  两人研究的新型小麦种子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其中耐寒V型的冬小麦,越冬性表现出众,能扛得住零下25摄氏度的超低温,而且生长的适应性很强抗病、抗逆、耐肥,综合生长表现极为优良,产量能超过普通品种的冬小麦约20%,唯一的缺点是从种子萌发到成熟收获要280天左右,比普通品种的冬小麦晚十天左右。

  当然,比起优点来说,这样的缺点实在不算是缺点了。

  冬小麦的研究所花时间也是最长的,秦克在冬小麦上开了后门,一开始就给了三种方案,其中就包括最终的完美方案,才能一次就研

  请收藏:https://m.linjie8.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